首頁 > 新聞中心 > 媒體報道
企業新聞
行業動態

【20190807人民網】廁所革命”:按下農村“美顏鍵”

來源:本站 最后更新:2019-08-09 15:05:48 作者:佚名 瀏覽:1130次

 核心提示

  曾經,“一個坑、兩塊磚、三尺墻,圍一圈、捂鼻子、踮腳尖,蚊蠅飛、臭熏天”的簡陋旱廁遍布鄉村。

  如今,這種情況在寧夏農村正發生改變,水沖式廁所逐漸取代旱廁。

  “廁所的顏值高了,村民的習慣變了,村子更美了。”涇源縣涇河源鎮工作人員賀繼明說。

  方寸之間惠及民生

  近20平方米的廁所,干濕分離,潔白的馬桶、彩色吊頂、浴霸一應俱全,這是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村村民劉梅家的廁所。

  “以前,我家廁所在牛圈旁,簡單用磚塊搭建。天一熱,臭氣熏天、蒼蠅滿天飛,最讓我頭疼的是,隔一段時間坑就滿了,還要掏。”劉梅說。

  2018年,劉梅的頭疼事解決了。聯合村開始實施農村改廁項目,建設污水處理池、2個大型化糞池和污水管網。農民只需支付500元,就能擁有一個小型家用廁所,包括暖氣片或浴霸、洗手盆和鏡面、聲控燈、馬桶等。目前,全村505戶農戶,已有386戶進行了廁所改造。

  隨著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,在日漸變美的農村,群眾對廁所有了新期盼。

  寧夏把農民認同、農民參與、農民滿意作為基本要求,先后制定了《關于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專項行動的實施意見》《寧夏農村廁所建設技術指導意見》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寧夏農村廁所建設質量管理工作的通知》等政策文件。因地制宜、分類施策,指導各地科學選擇改廁模式,在川區和有條件的地區,主推室內水沖式廁所改造;在不具備改造條件的地區,采取三格式化糞池、生態降解型廁所等新型衛生廁所改造方式,逐步消除農村露天旱廁。

  千家萬戶破除陋習

  “費錢費力,我們祖祖輩輩都在用旱廁,習慣了。”剛開始,涇源縣涇河源鎮蘭大莊村村民劉良對改廁并不理解。

  寧夏因地制宜,提倡農戶自愿、主動參與、分類實施,采取多種模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。通過改造前后的對比,村民切身感受到廁所改造帶來的好處,紛紛從“袖手看”到“動手干”,開始比誰家的廁所更漂亮。

  劉良感受到改廁帶來的方便,帶頭拆除自家旱廁,逢人便夸政府為村民辦了一件大好事。

  “夏天蚊蟲滿天飛,刺鼻的臭味讓人受不了。雨天極易摔倒,家里小孩上廁所,我總提心吊膽。”隆德縣聯財鎮聯合村村民齊效恒說。

  如今齊效恒家的廁所內外都貼了瓷磚,連通了自來水管道,安裝了馬桶、太陽能熱水器。

  “以前在外面工作的年輕人或外地親戚來家里,最受不了的就是廁所。”劉梅說,“現在的廁所又方便又衛生,一點味道都沒有,村里人也更講文明了。改造后的廁所都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,幾個月不洗一次澡已經成為歷史。”

  “長期以來,農村旱廁嚴重影響環境。”吳忠市利通區郭家橋鄉馬家大灣村王勇表示,利通區積極推進衛生廁所改建工作,加強興建化糞池、污水處理系統等,從源頭上杜絕糞便對環境的污染,提升了村民幸福感。

  潔凈生活帶來巨變

  “小康不小康,廁所算一樁”,這句話反映出農村廁所的重要性。

  截至今年6月,寧夏已整合下達農村改廁資金3.381億元,開展農村衛生廁所改造1.1萬戶,新建農村公廁55座、旅游公廁66座,全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32%,其中川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50%。

  “沖水式廁所,提升了村里的人居環境,新廁所、新環境,村民也有了好心情。”賀繼明說。

  “現在農村環境好了,廁所每天刷得干干凈凈,我們心里也舒坦。”齊效恒說。

  據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,寧夏將繼續全面推進農村“廁所革命”,積極推廣管網式環保型、三格式資源型、人工資源型等技術模式,嚴格把控改廁技術關、施工關、驗收關,倒排工期、掛圖作戰,確保按時高質量完成15萬戶廁、470座公廁的建設任務。

  “廁所革命”,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,寧夏將堅持不懈推進,補齊民生短板。(記者  楊超  文/圖)
 

  “我特意安裝了電熱片,冬天洗澡也不怕冷了。”隆德縣鳳嶺鄉李士村村民自豪地夸著自家潔凈漂亮的廁所。

 

http://nx.people.com.cn/n2/2019/0807/c192482-33221196.html

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

眾信嘉華張家口科技有限公司 © 2008-2020  冀ICP備19028236號-1 技術支持:星誠視野

成人污污污www网站免费不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