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個坑,兩塊磚,三尺墻,圍四邊,捂鼻子,踮腳尖,蚊蠅飛,臭熏天”,一首順口溜是過去農村廁所臟亂差的真實寫照。2017年,中央推動新一輪“廁所革命”,多地農村告別了旱廁。
然而,半月談記者近期調研發現,一些地方農村“廁所革命”進行得不徹底,缺建設資金、缺配套設施、缺維修管護。部分農村改廁不切實際、不實用,“如廁難、排污難、糞便處理難”等問題未得到徹底解決。部分新廁所建好后即閑置,成了擺設,一些村民仍舊沿用旱廁。
改出新問題,旱廁仍然用
河北省邢臺市王快鎮南市屯村村民侯秀對新衛生間贊不絕口。她說:“過去我們家是旱廁,為了家里干凈點,我們都不用家里廁所,而是去村里的公共廁所?,F在好了,開發區給裝的這個新廁所,不用我們掏一分錢。上廁所只按下水龍頭一沖,干凈又衛生。”
如今,在我國多地農村,村民們告別了旱廁,用上了干凈的衛生間。
與此同時,在一些地方,農村改廁成了應對檢查參觀的面子工程,甚至為了樹立示范點,不顧自身條件鋪攤子。
半月談記者在西北某村見到,主路兩旁的村民家門前都有一個紅頂白墻的新廁所,里面貼了白色的瓷磚,陶瓷蹲便器干凈整潔,無蚊蠅,基本無臭,看起來與城市沒有什么差別。該村一名村干部說,當時村里改廁,主要是因為2015年舉行所在區的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流動現場會,該村是觀摩學習點之一。而這名村干部和大部分村民家中依然使用旱廁,“改廁只有50多戶,現場會開完后,再沒有繼續改廁的動靜”。
這名村干部認為,村集體經濟很薄弱,經不起折騰,這種改廁方式無法在村里推廣。
據該村村支書介紹,當時村里為了修建這50余所無害化衛生廁所,特意找了施工隊。“一戶按3000元標準修建,花費共15萬元。至今還欠著施工隊錢呢。”據他回憶,當時區愛衛辦承諾的是村里先組織修建,后期再撥款補貼,可到如今,只有一半資金到位。
2016年該村兩委擴大會議記錄顯示,因為修建改廁等事,村里2015年收入不抵支出,虧欠村上工作人員的工資未結,資金緊缺。該村婦聯主任說:“2016年的工資欠我2000元,2017年和2018年的工資一分錢沒給。”
走訪中,多地村民告訴半月談記者,雖然家中改了雙甕式廁所,蚊蠅減少了,但不到一個月就要抽糞便,要不甕里的糞便就滿了。而抽一次就得10多塊錢,村民寧愿走路去村里的公共廁所。
“沒改造前家家戶戶得抽,改了后還得抽,花錢還不算,每月家里都得被熏得臭一回。”東部地區一名基層干部說,改不改的區別就是有沒有蓋。
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只提供甕體。挖坑等具體施工,都是村民自己做或者雇人做。缺少指導之下,很多村民安裝的雙甕出現漏滲。“給個甕就讓自己弄,沒人好好指導,改完也沒人管,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出問題。”一名村民說。
在西部某村,村民都還使用著旱廁,對改廁知之甚少,僅有的認知是幾年前拉到村里的100個水泥甕。“甕的質量不行,有的拉來時已經有裂縫。后來也沒人指導,長久撂那兒成了廢物,最后村里還得花錢雇車清理。”該村村主任說。
門前干凈衛生,門后糞便橫流
一些地方干部為省事,應付差事,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地方經驗,卻不去想是否貼合地方實際。更有一些地方,說是“廁所革命”,就只單純地思考廁所的問題,不考慮相關配套問題,導致建好的廁所,百姓不愿用,放在那里當擺設。
在北方某實施了雙甕漏斗式改廁全覆蓋的村莊,有一些村民恢復使用旱廁,還有許多村民在院中修建室內樣貌與城市公寓無異的新廁所,唯獨糞便直接排到排水渠中。
基層干部表示,很多農村由于缺少管網,生活用水都是順著自家屋后流走或滲入地下。這在過去沒什么,可如果用上新廁所,卻不配套管網設施,廁所排污無處處理,村民只能將廁所排污和生活污水一同處理,這樣更不利于農村生活環境。
在中部地區某村,村民杜某家中前院還擺放著改廁用的水泥甕體,里面堆滿雜物。后院里,當年改建的廁所已棄用多時。杜某說,改造的廁所沒用多久就發現有滲漏問題,“隔壁鄰居還找上門了,擔心土泡軟了,兩家共用的那面墻不安全”。沒辦法,杜某只好將甕挖出,甕上已有明顯裂痕?,F在,她在前院修了新廁所,下水管道直接通到門口排水渠。
排水渠成了排糞渠,也引起不少村民反感。又用回旱廁的村民告訴半月談記者,這水渠本是用來排雨水和洗衣做飯的水,現在很多人直接將糞便排到其中,一到夏天臭味彌漫。因為廚房排水管也直接與排水渠聯通,每逢雨天,臭味還會通過管道到達廚房,做飯都惡心。
農村廁所不該成為一次性用品
缺少資金,配套設施不完善,后續指導、維修、更換都沒有很好地跟進,致使部分地方農村改廁成為“一次性”。
“小廁所,大民生,大健康。‘廁所革命’是對農村居民傳統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。農村‘廁所革命’和污水處理要一步到位,要讓群眾真正過上干凈舒適的生活。”河北省邢臺市開發區經濟局局長郝曉東說。
不少基層干部呼吁,農村“廁所革命”是一項民生工程,能有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,需政府下定決心,加大投入。資金短缺是農村“廁所革命”中的主要短板之一,國家和省財政雖然給予一定補助,但各地廁所的建設、管理資金仍然不足。雖然部分地區曾想探索商業化模式,但由于見不到盈利,往往以失敗告終。
廁所的配套設施和后期管理也有待進一步加強。開展“廁所革命”以來,各地市側重于廁所建設,部分廁所在建設上符合要求,但配套設施和后期管護跟不上,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投入浪費。
另外,相關部門需要在技術上做好全程指導,在改廁的宣傳上也要做到位,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和能動性。這樣,改廁才能深入人心,無害化廁所才能真正“無害”。(半月談記者 郭雅茹 李浩)
責任編輯:王靜
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24070484116871382&wfr=spider&for=pc
眾信嘉華張家口科技有限公司 © 2008-2020 冀ICP備19028236號-1 技術支持:星誠視野